鋰電負極材料作為四大主材之一,占鋰電池電芯材料成本約6-10%,主要影響鋰電池首次效率、循環(huán)性能等。動力鋰電池需求攀升,拉動負極材料行業(yè)增長。
一、產業(yè)鏈
鋰電池負極材料上游主要包括石墨、石油焦、針狀焦、瀝青焦、二氧化硅、鋰鹽等原材料,中游可分為碳系負極材料和非碳負極材料,下游應用于動力鋰電池、消費鋰電池、儲能鋰電池等領域。
二、上游分析
1.石墨
(1)產量
天然石墨性價比較高,容量、低溫等性能較好,在消費電子電池市場、動力電池市場均得以應用。在中國鋰離子電池及電弧爐鋼鐵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推動下,2022年中國的天然石墨產量為85萬噸,占全球總產量的65.38%。2024年中國天然石墨產量將達95萬噸。
(2)競爭格局
自然界天然形成的石墨,一般以石墨片巖、石墨片麻巖、含石墨的片巖及變質頁巖等礦石出現(xiàn)。在市場競爭格局中,貝特瑞獨占63%的市場份額,翔豐華、杉杉占比分別為8%、6%。
2.石油焦
(1)產量
石油焦是石油煉化副產品,本身并不存在產能概念,石油焦產出基本依賴石油煉化產量。2023年1-12月中國石油焦累計產量為3342.6萬噸,累計增長11%。2024年產量將增長至3567.5萬噸。
(2)競爭格局
目前,在中國石油焦市場中,獨立煉廠的產能占比最多,達46.43%。其次分別為中石化、中石油、中海油,占比分別為34.95%、12.16%、6.46%。
3.針狀焦
(1)產量
近年來,得益于我國經濟發(fā)展,針狀焦市場需求不斷釋放,行業(yè)規(guī)模隨之擴大。2022年中國針狀焦產量達120萬噸,同比增長10.7%,2023年約為136萬噸。2024年產量約為151萬噸。
(2)重點企業(yè)分析
目前我國包含針狀焦業(yè)務的上市企業(yè)主要有中國石油、方大炭素、寶泰隆、寶武碳業(yè).
三、中游分析
1.出貨量
受益于國內外新能源汽車等終端市場增長拉動,我國鋰電池相關行業(yè)發(fā)展快速,負極材料市場需求增大。2023年中國負極材料出貨量達到171.1萬噸,同比增長19.4%,全球占比進一步提升至94.1%。由于受到石墨出口管控的影響,2024年出貨量將保持增長但增速將減緩,將達189萬噸。
2.市場結構
2023年,人造石墨負極材料出貨量占比達到82.5%,相比2022年的79.3%再次提升。以硅基負極為代表的新型負極材料出貨量增長明顯,在中國整體負極材料中的出貨量占比已經達到3.4%。
3.硅基負極材料
硅基負極材料是最具潛力的下一代鋰電池負極材料。近年來,中國硅基負極材料正在不斷發(fā)展,硅基負極市場迎來快速增長,出貨量預計大幅增加。2023年中國硅基負極材料為代表的新型負極材料出貨量增長明顯,出貨量約達5.81萬噸,占整體負極材料的3.4%。2024年硅基負極材料出貨量將進一步增長至6.36萬噸。
4.競爭格局
2023年行業(yè)前十企業(yè)與2022年基本一致,貝特瑞和上海杉杉分別以22.74%和16.83%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和第二。江西紫宸和中科星城分別以9.06%和8.77%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三第四。
5.重點企業(yè)分析
目前,中國負極材料相關上市企業(yè)數(shù)量較少,其中廣東省最多,共5家。浙江省共3家,排名第二。河南省和湖南省均為2家,并列第三。
四、下游分析
1.消費鋰電池
近兩年,由于3C數(shù)碼產品消費需求相對疲軟,中國消費鋰電池出貨量有所下降。2023年中國消費鋰電池出貨量為49GWh,同比增長2.08%。2024年中國消費鋰電池出貨量將達53GWh。
2.動力鋰電池
近年來,國內新能源終端市場增長超預期,帶動國內動力鋰電池出貨量增長。2023年中國動力鋰電池出貨量630GWh,同比增長31%。2024年我國動力鋰電池出貨量有望超800GWh。
3.儲能鋰電池
近年來,在風電、光伏裝機量持續(xù)增長與5G基站建設加快的背景下,儲能鋰電池需求快速增長。2023年我國儲能鋰電池出貨量達206GWh,同比增長59%。2024年我國儲能電池出貨量有望達257GWh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