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不銹鋼短期內不會凈出口
2007-12-14 來源:天貿鋼鐵網 文字:[
大 中 小 ]
近年來,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(fā)展,帶動了國內鋼鐵、有色金屬等相關行業(yè)的投資熱潮。在這種情況下,國際上出現諸如“中國鋼鐵威脅論”等針對我國的不利輿論,在不銹鋼領域這些輿論主要有:中國不銹鋼發(fā)展給全球造成威脅、中國不銹鋼產能與消費的過快增長導致鎳價暴漲、中國會在短時間內成為不銹鋼凈出口國等。
對此言論,我們可以結合現實的數據進行分析。從過去幾年的經驗來看,我國不銹鋼消費的增長實際上是“挽救”了全球不銹鋼工業(yè)。20世紀末時全球不銹鋼價格跌到了谷底,當時的價格只有1000多美元一噸。而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不銹鋼消費以平均每年30%的速度增長,目前歐洲的不銹鋼價格已經超過4000歐元一噸,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鎳價上漲導致成本上升,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全球經濟復蘇需求的旺盛。
近期一些分析機構引用發(fā)達國家不銹鋼消費情況,認為中國人均不銹鋼消費會達到10公斤甚至更多。其實目前我國不銹鋼消費主要還集中在城市和農村富裕地區(qū)的三、四億人口,而大多數農村地區(qū)的消費水平并不高。假設只用這三、四億人口作分母的話,人均就是十幾公斤的消費水平了,與日本、德國的水平持平,如此過分高估我國不銹鋼產能與消費給炒作鎳價提供了題材。根據最新國內統(tǒng)計結果,目前中國人均不銹鋼消費還不到4公斤。
從我國不銹鋼進出口情況看,我國不銹鋼的消費一直是以進口為主,自1999年以來,中國一直是世界上不銹鋼第一進口大國,2004年進口量占國內需求的65%,約占世界總貿易量的1/5。而在強烈市場需求拉動下,近幾年國內不銹鋼產能和產量均得到了快速的增長,國內板材比例和冷軋薄板自給率大大提高,使得我國不銹鋼進口增速趨緩,出口量明顯增加。整體上看,近三年我國不銹鋼材的進口量一直保持在300萬噸左右規(guī)模。2003年全國進口不銹鋼材287萬噸,出口鋼材15萬噸;2004年全國進口不銹鋼材283萬噸,出口39萬噸;2005年全國進口不銹鋼材302萬噸,出口41萬噸;2006年全國進口不銹鋼材220萬噸,出口總量達85.2萬噸,較2005年增長137%。從進口結構上看,在目前進口的產品中主要以不銹鋼板材為主,占不銹鋼材進口總量的90%以上,其中熱軋中厚寬帶鋼和冷軋薄板是進口最多的品種。 2007年預計國內不銹鋼粗鋼產量會增加150萬噸左右,但與此同時,國內消費還是會保持相當的增速。
從這些數據中我們不難看出,中國目前不銹鋼進口數量還是遠遠大于出口。而且目前國家下調出口退稅以及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變動,都影響到我國不銹鋼的出口狀況。再加上有許多品種規(guī)格的不銹鋼產品國內尚不具備生產能力或能力有限,或者生產不經濟,在一定時期內還是主要依靠進口,所以國外輿論炒作我國很快成為不銹鋼凈出口國是不客觀的。
文字:[
大 中 小 ] [
打印本頁] [
返回頂部]